G20能效引领计划:中国节能如何走出国门?(下)
本次协商也和很多国家结下深厚的友谊,“不打不相识”。
3、各国在之初对计划的内容是有不同意见的,那么这些差异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我们邀请到了IPEEC法国秘书处的项目官员黄艾琳女士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
黄艾琳:求同存异,形成共识
从一开始,各国成员对提高能效的重要性达成广泛共识,意识到能效提升是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各国一致认为,提高能效可以带来多重效益。能让20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达成一致很不容易。所以在G20谈判引领计划文件的过程中在某些议题上体现了差异。
异议点在于目标。
最初,G20EELP设计时有一个2030年G20集团的中长期能效提升目标,并鼓励各国提出与本国2030年INDC(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相匹配的能效提升目标。
可是各国对能效定量目标比较敏感。差异在于各国本国的政策和战略范围和目标设定的起点。
俄罗斯、沙特等国家认为各国的能源战略时间框架不同,不能统一要求限制在某个时间节点。
英国表示他们无法支持G20的中长期能效提升目标,因为他们本国并没有能效目标。他们只有一个总体的碳排放目标。所有政策行为(包括能效)都是跟这个碳排放目标连接的。因此英国当时无法支持G20的中长期能效提升目标。
因此多数国家提到,总体目标应考虑G20国家的多样性,希望语言表述更加灵活,鼓励成员国制定灵活、自愿的国家行动计划。
当时,IPEEC秘书处也考察了一下各国为巴黎协定发布的INDC.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国家有一个总体能效目标。多数国家有为各个领域设定的目标(例如建筑物或汽车排放等)。
最终在大家的努力工作下,各国达成一致:不设定定量目标,并同意定性目标。
这是一点。另一点在会谈过程体验到的是各国对G20合作范围了解的不同。
在第二场能效可持续发展工作组的会议上,加拿大发言并且提醒了大家,G20当时是为了资源性的合作和互相交流建立的平台。但是由于G20的影响力慢慢成为了一个国际谈判平台。所以沙特、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不希望定量目标成为他们的负担,明确反对提出“自上而下”的约束性的定量目标,且认为G20合作是自愿性的合作,没有必要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挂钩。
除了这两点以外,各国对计划的总体结构、意义和此中提到的合作领域都表示支持。
4、EELP体现了我国节能工作从参与到国际引领的转变,此项工作对我国开展能效国际合作的启示和建议有哪些?未来在能效合作领域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强化和利用这种国际引领?这个问题,我想继续请徐少山处长来回答。
徐少山:从国际事业的视角开展节能活动
这次收获颇多。既有对立,更多的是合作。站在中国的角度:
1、其它国家对我国的节能领域工作和取得的进展了解不多,仍需要进一步加大联络交流和宣传推广;
2、我们应充分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优秀节能经验和技术,把握机会向别的国家,比如跟我们差不多但是各有特长的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输出我们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帮助其它国家提高能效水平。
3、了解各国能效合作诉求和利益关切,开展国际合作,促进联络沟通,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共同点。
这是站在咱们随后工作的角度,从国际的事业开展活动。就我了解,群内有些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工程已经做到其他国家了。
希望能和大家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