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慧城市:标准化之落在何处(下)
三、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进展情况
标准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工作,是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是推进全球各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2012年以来,智慧城市成为主要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热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12年2月成立了ISO/TC268社区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和ISO/TC268/SC1智慧社区基础设施量化评估分技术委员会,并于2013年9月在ISO的技术管理理事会(TMB)成立了智慧城市任务组;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环境和气候变化研究组于2013年2月成立了”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焦点组“(ITU-T/SG5/FGSSC);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13年6月成立了”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ISO/IECJTC1于11月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组“(ISO/IECJTC1/SG1)。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国家也已启动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规划、路线图制定和基础标准研制,并在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
为了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协调统一发展,有必要考察梳理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的进展情况,以期借鉴制订我国的智慧城市标准化体系。经资料检索整理,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状况如表2:
总的来说,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迅速发展表明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此项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其发展。工作组、智慧城市战略大多于2012、2013年成立、出台,并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准备正式发布一些相关的智慧城市标准,如ISO/TC268/SC1负责的ISO/TR37150基础设施智能基准度量标准已经出版。二是各标准化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应尽快合作出台通用的基础标准。在上图中可以看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智慧城市小组几乎都在制定各自的智慧城市发展计划,而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则较为缺乏。特别在智慧城市标准的通用术语方面,虽然各机构基本都有了各种的发展计划草案,但没有一套作为基础的全球通用术语,长此以往,各组织机构的智慧城市标准建设将会变成各说各话的状况。在2014年2月,ISO/TMB第59次会议前召开的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交流会中,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TU、IEC,以及中国、德国、荷兰的代表均表示要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合作,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基础、通用标准的研制。
四、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
在国际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建设,推动智慧城市的标准化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提出”标准化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应加速推进重点急需标注的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委成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推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信部、住建部都已积极推进了智慧城市的试点计划,智慧城市的建设已如火如荼。但由于各方的概念理解略有差异,并不利于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因此制定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尤为必要。
(一)现有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2013年6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智慧城市应用工作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路线及体系建议,其中提出了一个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由五个类别的标准组成,分别为智慧城市基础标准、智慧城市支撑技术标准、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标准、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标准、智慧城市应用标准。
2013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个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及实施建议,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架构分为8个部分:总体标准、感知控制层标准、网络传输层标准、数据层标准、服务支撑层标准、应用服务层标准、安全标准、智慧城市管理标准。
2014年任冠华、宋刚提出了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其框架共包括7个分体系:基础类标准、数据类标准、应用类标准、设施类标准、安全类标准、管理类标准、服务类标准。各分体系又分别包括若干项二级类目。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现有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较为清楚、分类明晰,但更偏重于技术方面,如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智慧城市体系的感知控制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层等标准完全是技术标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把握有待进一步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综合性的工作,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应宏观、微观相结合、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因此,基于ISO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发展情况,并借鉴已有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本文认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应分为三大类: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
1、基础标准。是智慧城市的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标准和规范,包括智慧城市的术语、智慧城市的图形符号、智慧城市的指南等标准。
2、通用标准。是指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应用领域都可以适用的一些标准。包括智慧城市的规划、管理、安全、评价等标准。
3、专用标准。是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应用的一些具体技术标准。包括感知标准、通讯标准、数据及服务支撑标准、应用等层面的具体技术标准。感知标准主要包括自组网和短距离传输网、数据和视频信息采集两大类。通讯标准主要指网络通信、传输标准,主要是指智慧城市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信息传递与共享等方面的标准。数据及服务支撑标准是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标准,数据支撑标准主要包括数据编码、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整合、数据处理等内容。服务支撑标准是指智慧城市网络的共性支撑技术,是从网络底层直到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都要执行的技术标准。智慧城市的应用标准是指智慧城市典型行业或领域的技术参考模型、标准应用指南等标准及规范,是根据具体领域的业务需求,对及时掌握的各类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加工、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辅助统计、分析、预测、仿真等手段构建的智慧应用体系。
五、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整合国内力量,统一意见,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上述国际社会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发展经验和我国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均存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较快但合作交流不足的状况。为推进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应进一步整合国内力量,统一意见,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2014年3月,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成立了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以统和全国力量促进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的成立加强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但各小组仍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建议工作组在今后的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吸纳更多的单位和专家参与工作,统合多方力量进行建设。同时,鉴于各方力量较多,各专家单位的研究应各有侧重,应在发挥各自专长的基础上协调发展。
(二)智慧城市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建议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在智慧城市的内涵部分已经有所论述,智慧城市是一种全面、复杂的新兴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必须分阶段、分领域建设,并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步展开。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和发达国家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采取的是全方位展开,两三年内建成的战略。全国650多个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提出了全面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其中南通政府今年表明,力争到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国家级智慧城市。虽然各地推进城
市建设的努力值得赞赏,但这样的发展计划并不符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重点分阶段的进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现阶段的建设重点是集中力量推进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的应用。只有把这一基础打好,才能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的其他方面。
(三)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重点工作的建议首先,当前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的重点应在于基础标准、通用标准的建设,特别是基础的术语方面,这样才能使对口国际标准化机构统一口径,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索。在基础术语没有统一的情况下,很难进行一个系统的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
其次,推进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进一步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国家试点和相关建设经验,不能放弃已有的建设推倒重来。在确定智慧城市含义必要性的部分中,我们已详细列举了全国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委都有智慧城市试点计划。其中,住建部公布的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试点总数已达193个。2013年4月,继国开行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后,又有多家商业银行表示将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投资超过4400亿元。[16]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估,”十二五“期间,全国将有600―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总投资规模将达2万亿元。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现阶段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不能摒弃已有的建设而完全凭空设立标准。应当在吸收全国各城市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各城市易于接受的智慧城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