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保与经济方面谈济南的煤改电之路
今年9月底,济南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建成区131台、2012蒸吨燃煤锅炉的淘汰(改造)任务,预计每年削减燃煤65.3万吨,这是一项有力的治霾举措。在过去的一年里,列入淘汰改造计划的中小燃煤锅炉纷纷告别历史舞台,迎来清洁化新生。然而,这一场“绿色革命”背后,是环保与经济的艰苦博弈。
【经济账】
煤改电:投资大成本高,一企业一年多花200万元
记者日前来到济南市市中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总公司热力公司(以下简称市中区房地产开发公司热力公司)电能替代项目现场。室内墙壁上的老式挂钟和泛黄的《锅炉使用登记证》“暴露”了这座锅炉房的“年龄”。市中区房地产开发公司热力公司经理李奇告诉记者,锅炉房原有的两台燃煤锅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给附近居民供暖,供暖面积约达12万平方米。随着燃煤锅炉有了“岁数”,越发不适应当前环保标准逐年加严的形势。
考虑到缺乏集中供暖、燃气管道条件等因素,市中区房地产开发公司热力公司选择了煤改电的替代方式。李奇介绍,煤改电的工艺相对比较复杂,电锅炉核心设备从瑞典定制,投资大约在1600万元。“煤改电成本比使用燃气还要贵一些,和原来燃烧煤炭相比,一年要多花200万元。”
位于槐荫区的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也淘汰了原有的燃煤锅炉,其中两台燃煤锅炉改为加入集中供热,保障14万平方米100多座居民楼供暖;另外2台煤锅炉改为电锅炉,承担企业生产任务。“现在厂区环境肯定比燃煤时好多了。”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动能公司经理王世祥说。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煤改电项目花费约2000万元,煤改电后,运营成本也增加了。
【环保账】
煤改电:从“灰头土脸”到污染零排放
有专家指出,治理雾霾,根本出路是能源发展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
“虽煤改电花费成本大,但这是最清洁的一种改造方式,公司打算‘一步到位’,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王世祥说,从经济成本上来算,虽然煤改电一次性投入很大,但是未来维修费、附属设备维护费等都节约下来,而且没有煤堆占地,原来的燃煤锅炉区可以另作其他用途。而且环境大为改观,从环保效果上来说,这笔投入是“值得的”。
考虑到资金投入问题,在环保部门牵头协调燃煤锅炉淘汰工作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企业并不理解。为了激发企事业单位积极性,济南市对按时限要求完成淘汰(改造)的,通过验收后,每置换改造一蒸吨给予10万元补贴,提前完成淘汰(改造)的,每置换改造一蒸吨给予5万元奖励。“在市级给予专项资金奖补的基础上,历下、市中、槐荫区分别再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大大提高了业主淘汰锅炉的积极性。”济南市环保局副局长秦立华告诉记者。
“绿色改革”也要想方设法 降低运营成本
记者了解到,针对清洁能源价格较高,制约锅炉淘汰(改造)的问题,济南想方设法降低清洁能源价格,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煤改电”的优惠政策。据了解,省委、省政府对济南市此项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省物价局和省经信委下发《关于济南“煤改电”电蓄热锅炉替代项目电价政策的通知》,对列入淘汰(改造)范围的单位,所涉及“煤改电”电蓄热锅炉替代项目执行大工业电价的,暂不收取基本电费。同时,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采用“煤改气”的,燃气价格统一执行2.6元/立方米,降低了相关单位运营成本。
据了解,按照济南市此前设想,以市场化运作、第三方治理的模式,推动燃煤锅炉“煤改电”应是此次锅炉淘汰(改造)的重要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一工作推行得不如预期,此次淘汰(改造)的131台燃煤锅炉中,仅有15台锅炉实施了“煤改电”,而这15台锅炉中,不少锅炉也没有交给第三方运营。业内专家表示,“主要原因是由于推行时间太短,加上不具备相应的政策条件,导致‘煤改电’的运营成本较高,此外‘煤改电’需要进行电力增容,而目前市区建变电站选址难,周边群众工作协调难,周期较长,这些都制约了‘煤改电’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