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在节能工作中的作用 (3)
3 企业能源统计的现状与评价
虽然上世纪 80~90 年代我国制定了工业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标准、计算口径及考核办法, 但随着 90 年代末政府机构调整和当时的能源相对过剩,节能工作一度被忽视,企业能源管理和 统计人员部分流失,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到目前为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统 计数据失真、指标不完整、指标不统一,缺乏科学性和综合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能源消费 统计指标体系。目前的能源统计现状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 20%的节能目标不相适 应,主要表现在:
1、 能源统计体系弱化
1998 年国家政府机构调整以来,原来的工业部门变成了行业协会,行政管理职能随之消失。 一些行业管理部门、 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机构调整中撤销(或合并)了能源管理机构和精简了能源统 计人员,过去形成的能源管理机构和统计机构逐渐弱化,能源统计人员大量流失。目前我国在能 源统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去形成的国家、行业、企业三级能源统计机构有所弱化,导致 能源统计资料缺乏和公布滞后; 过去制定的能源消费报表中的部分重要指标, 如工业单位产品综 合能耗指标、 按地区和企业分类的工业主要经济及效益指标、 主要耗能设备指标等基本没有按既 有渠道上报,数据指标不完整。
在各工业部门撤销后, 原有的行业节能机构随之取消或弱化。 统计部门简化了能源消费的统 计指标,削减了能源统计人员,削弱了与节能密切相关的统计、计量、公布制度,造成能源消费 统计资料缺乏、失真和滞后。目前的节能管理部门无论从定位还是人员构成,都远远不能够适应 当前节能形势的需要。
2、 统计功能与目前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国家、地方、企业等各级系统所具有的能源统计功能,仅仅是反映能源的综合平衡,即 能源资源与使用的平衡,不具备反映和监测能源动态供需、能源市场运行状况的功能。
目前企业能源统计不具备反映能源利用效益的功能。 反映能源利用效益方面的指标主要是与 经济产出相关的能源消耗强度指标,如万元总产出能源消耗、万元 GDP 能源消耗等,过去企业的 能源平衡表中没有此项指标。 关于产品单耗指标, 以前在工业经济技术指标中有比较完善的统计, 但受 1998 年政府机构改革、 职能调整的影响, 一些工业行业协会已无法通过既有渠道获得资料。 在国家统计方面,1992~1994 年国家统计局曾经建立了产品综合能耗指标统计内容,但在以后 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中取消。
目前的能源统计还不具备为能源排放统计提供具体服务的功能, 其原因: 一是目前能源消费 的行业分类方法不适应能源排放统计的需要。 能源排放统计需要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 是以 产品的生产活动为原则来进行行业分类,而现行的能源消费行业分类方法则是以“工厂法”为原 则进行行业分类。 二是目前的产品分类太少、 太粗, 远不能达到能源排放统计对产品分类的要求。 三是缺少按耗能设备划分的消费分组。燃烧方式不同、设备不同,则排放因子不同,因此能源消 费按耗能设备分组,是一项重要、不可缺少的指标分组。
3、 统计范围和内容可比性差
目前企业的能源消费统计分析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 科学的指标体系。 过去规定的产 品(工艺或工序)统计范围、统计口径、折标系数等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目前电力折标系数(电 力折标系数过去统一采用 0.404kgce/kWh)使用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机构的认证。由于企业的能 源消费统计计算方法的不统一,企业能够拿出的能源消费数据往往不够完整、准确,集中汇总误 差很大。目前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电力折标系数统一采用 0.1229kgce/kWh 在企业的能源统计过程 中也造成了一定的统计混乱。另外,由于企业报表多,概念又不一致,其计算的综合能耗指标在 企业之间的可比性比较差。
综上所述,我国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建立的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有些综合能耗指标如吨钢可比能耗、 炼油吨因数能耗等指标基本与 国际上的指标可比。当时建立的能源统计体系,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是指导企业生产 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各行业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如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在能耗统计方面做的 较好,其他行业较为一般。另外,过去各工业企业填报的企业能源平衡表均靠手工计算和填报, 随意性较大,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考核和监控, 且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软件程序和数据库, 缺乏对历史数据的连续记载。